為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和省教育廳《關于深入推進全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要求,堅持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挖掘梳理各門課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各門課程的育人功能,深化學校“雙區協同、三全育人”模式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建設思路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在增長見識上下功夫,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總體目標。通過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在全校所有專業中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促使課程思政的理念成為廣泛共識,打造培養一批具備較強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優秀教師和教學團隊,總結凝練一批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成功經驗,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在提高到課率基礎上提高抬頭率、點贊率,提升專業課程思政實效。
(三)建設思路。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探索新時代思政教育的新思路與新機制,強化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教育教學理念,遵循教育規律把握師生心理特點與發展訴求,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以公共基礎課、專業教育課和實踐類課程為改革重點,堅持重點推進與鼓勵創新相結合,加強教師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培訓,建立健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保障支撐機制,完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促進課堂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二、實施步驟
(一)組建機構,形成思政工作合力。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是我校“雙區協同、三全育人”模式探索的重要組成部分,專項改革工作在“雙區協同、三全育人”工作小組統一部署下,由學區工作組負責人牽頭統籌各成員成立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組。工作組將深入學區開展調查研究,圍繞課程思政教育體系架構開展專項研究,針對新時期教育教學模式改革需求,制訂完善工作方案,精心部署認真組織有序開展。
1.成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席海濤 魏萍
副組長:辛春暉 沈蘇林 張瑜 王友明 孫萍
2.成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組
組長:辛春暉 孫萍
副組長:教務處、學生處、人事處、質量管理處、宣傳部主要負責人
組員:各二級教學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分管教學負責人、馬克思主義學院、士官學院主要負責人
(二)扎實推進,提升課堂育人實效。
根據“課程思政”改革建設思路要求,開展課程思政“進人才培養方案、進課程標準、進教案、進課堂”四進活動,廣泛動員全校教師,立足“立德樹人”人才培養指導思想和日常教學經驗積累,創新課程設計、探索教學組織方式,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教學模式。
1.強化全面覆蓋,形成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在公共基礎課、專業教育課、實踐類課程等各類課程中落實課程思政要求。其中,公共基礎課要聚焦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人文素質、科學精神、法制意識、國家安全意識和認知能力;專業教育課程要體現課程廣度、深度和溫度,集歷史與現實、本土化與國際化、知識性與人文性于一體,與弘揚真善美結合,彰顯專業特色優勢;實踐教育類課程要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創造意識、創業能力,厚植工匠精神。注重勞動教育環節的設計和實施,增強勞動意識,弘揚勞動精神。
2.強化分類指導,推進專業課程思政建設
對照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的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類、理學類、工學類、藝術學類等不同學科門類課程思政建設要求,細化不同專業課程的思政目標,根據專業特點、深入挖掘專業課程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對照附件1),將社會責任、愛崗敬業、團隊協作、身心健康、誠實守信、精益求精、勞動競技、文化傳承、創新創造等元素和典型案例貫穿到課程體系的設計和執行中。
3.強化主渠道作用,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全過程
課程思政要融入課堂教學建設,落實到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教學標準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各方面,貫穿于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驗實訓、課后作業、考試評價各環節。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每學期各二級教學單位應安排教研室或課程組開展兩次以上的課程思政研討,提高課程思政內涵融入課堂教學的水平。
4.強化實踐研究,建設一批示范課堂和典型案例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突出價值引領,立足學校專業特色,深入挖掘專業課程的德育內涵與元素,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以一套新課程標準、一套新課件新教案、一套改革典型案例,在實踐中探索建設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形成一批課程思政典型案例,挖掘一批課程思政實踐基地,在全校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5.強化思政課程建設,引領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全面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標準化建設,推進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培育點建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規范化建設與管理,深入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堅持“四個導向”(目標導向、學生導向、問題導向、參與導向),與專業課教師同備一堂課,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提升學生對思政課獲得感。馬克思主義學院安排教師與二級學院(部)定點聯系,協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教育、憲法法治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協助教師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打造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確保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三)培訓師資,提升思政教學水平。
1.加強教師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培訓。將“課程思政”改革理念融入新教師上崗培訓和教師職中培訓體系,提升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使“立德樹人”理念深入全校教師。
2.打造優秀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組織專業課程教師定期參加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培訓與交流活動,切實轉變教師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輕價值引領的觀念。錄制課改課程視頻,組織思政理論課教師、專業課程教師與相關專家共同聽課,就課程內容、形式、效果等加強探討研究,實現課程育人全過程指導。
(四)完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1.修訂課程培養目標。完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向教學團隊、課程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教學展示等環節全面注入思政教育元素,促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落實到教學實踐。
2.加強激勵評價保障。注重結合督導聽課及學生評教,將教師思想政治表現、教學質量、教師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作為教師評教、職務(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的重要指標內容,進一步形成全員育人有效機制。
三、建立健全保障支持機制
(一)組織領導機制。按照學校“雙區協同、三全育人”工作實施意見,由“雙區協同、三全育人”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部署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充分發揮各教學單位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主體作用,黨政齊抓共管,扎實推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
(二)協同創新機制。由學區工作組統籌,宣傳部、人事處、學生處、團委等相關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各司其責,協同合作,服務于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整體機制。定期組織開展調研和發起專項研討,研究制定相應政策和措施,切實保障經費和資源投入將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落到實處。
(三)考核評價機制。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情況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職務評聘、評優評先的重要標志,教學單位將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成效也應納入學院工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學校專項工作小組每年對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情況進行檢查及驗收評審,驗收不合格者削減或取消經費。各學院課程思政改革情況納入部門教學考核與黨建考核。
(四)典型宣傳機制。
由學校宣傳部牽頭,各教學單位及職能部門應充分挖掘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獲得的先進經驗、典型做法,以榜樣故事賦予改革參與者創新進取的源動力。針對教學改革成果,應充分發揮校內外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宣傳平臺作用,營造良好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氛圍,激發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感,切實將學校“雙區協同、三全育人”工作落到實處。
附件:課程思政元素參考點
附件
課程思政元素參考點
類別 |
內容 |
要求(元素) |
人生觀 價值觀 |
人生觀 |
服務人民、奉獻社會 |
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 |
國家層面 |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
社會層面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個人層面 |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
理想信念 |
信仰馬克思主義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
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
愛國主義 為核心的 民族精神 |
愛國主義 |
愛祖國大好河山 |
愛自己的骨肉同胞 |
愛祖國的燦爛文化 |
愛自己的國家 |
民族精神 |
創造精神 |
奮斗精神 |
團結精神 |
夢想精神 |
改革創新 為核心的 時代精神 |
改革創新 |
思想觀念 |
突破陳規 |
大膽探索 |
敢于創造 |
責任感使命感 |
不甘落后 |
奮勇爭先 |
追求進步 |
精神狀態 |
堅忍不拔 |
自強不息 |
銳意進取 |
時代精神 |
價值追求 |
人民至上 |
以人為本 |
公平正義 |
誠信友愛 |
職業品格 |
廉潔奉公 |
愛崗敬業 |
淡泊名利 |
甘于奉獻 |
科學精神 |
解放思想 |
求真務實 |
積極探索 |
勇于創新 |
英雄情懷 |
自強不息 |
艱苦奮斗 |
頑強拼搏 |
敢于勝利 |
道德修養 |
社會公德 |
文明禮貌 |
助人為樂 |
愛護公物 |
保護環境 |
遵紀守法 |
職業道德 |
愛崗敬業 |
誠實守信 |
辦事公道 |
服務群眾 |
奉獻社會 |
家庭美德 |
尊老愛幼 |
男女平等 |
夫妻和睦 |
勤儉持家 |
鄰里互助 |
個人品德 |
愛國奉獻 |
明禮遵規 |
勤勞善良 |
寬厚正直 |
自強自律 |
法治素養 |
法治思維 |
法律至上 |
權力制約 |
公平正義 |
權利保障 |
正當程序 |
法律權利 |
政治權利 |
人身權利 |
財產權利 |
社會經濟權利 |
宗教信仰及文化權利 |
法律義務 |
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
遵守憲法和法律 |
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 |
依法服兵役 |
依法納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