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稱:“工匠精神”融入課程思政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負責教師:霍利華、浦秦夏
一、案例背景
v 選擇職業目標
項目1為什么要設立清晰的目標
項目案例:有目標,才能成功
項目啟示:趁年輕,趕快行動,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項目訓練: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項目2選你所愛,愛你所選
項目案例:我了解,我選擇,不打無準備之仗
項目啟示:熱愛并且努力,誰都可能成功
項目訓練: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理想

二、思政教學融入點
教學 內容 | 思政融入點 | 教學方法 (說明:針對思政融入點闡述具體的教學方法) | |
明 確 職 業 目 標 | 一、選擇職業目標 (一)設立目標,成就人生; (二)樹立信息,無悔選擇; | 在本單元你將了解制定切實可行的人生目標的重要意義;你將認識“史上最牛女??粕保靼赘呗殞W生也能成才成大才,進而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掃描右側二維碼,詳細了解本單元的主要內容。  | |
二、目標人生的導航燈 (一)項目案例:有目標,才成功; | |
3、目標有強大的能量。目標與方向主導我們一生的命運與成就,它是指引人生不斷向前邁進的導航燈。 | |
 | |
4、目標產生積極的心態和動力,目標是我們努力的依據,心態要向著積極主動的產生,動力就來了。 |  | |
5、目標讓人感受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心中有了理想,我們自然就會感到生存的重要意義。 |  | |
6、目標能使人提高激情,高效工作,目標能使人提高激情,高效工作,沒有目標,我們很容易身陷一些與理想不相干的現實事務中。目標有助于我們分清輕重緩急,把握重點。 |  | |
7、目標使人自我完善,永不停步。人自我完善的過程,其實就是潛能不斷發揮的過程。要發揮潛能,目標能使我們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 |  | |
| 8、項目訓練: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訓練內容: 關于人生目標,世界上沒有普遍適用的公式。因為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會有夢想的種子,而且是獨一無二的種子,每個人找到自己的目標和實現它的方法都不一樣。找到自己 的人生目標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因為它就在你的內心深處,等待著你來發現。下面的10個問題或許能讓你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 


| |
三、教學成效與反思
(一)教學成效
1、教育需要轉變教育理念,充分展現當代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理念價值,讓精益求精、勤奮鉆研、頑強不屈的“工匠精神”成為教育的核心理念,將“工匠精神”的培養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將工匠意識烙印在學生們的腦海中。高職院學生進行“工匠精神”培育的過程,不僅可以利用傳統的課堂教育形式,還可以充分利用各級學校組織舉辦一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學生的興趣,在正能量的校園文化氛圍中達到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目的。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既能增強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又能鍛煉學生堅持不懈的韌勁,養成敢于挑戰的頑強精神。第一,開展有趣的素質拓展活動,寓教于樂,將“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賦予拓展活動中,不斷提升高職生團結一致、勇于創新的職業素養。訓練的過程正是學生們學會團結協作的過程,素質拓展訓練作為集體活動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團隊合作的價值,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協作意識,從而增強他們對團隊的信任。第二,還應充分利用職業生涯規劃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積極建立職業生涯規劃與“工匠精神”之間的有效聯系,不斷增強學生的工匠意識,深刻體會“工匠精神"的內涵。第三,在微時代背景下,利用微信、微博、微課和微電影等媒介手段全方面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如中央電視臺拍攝的《大國工匠和流行無限》系列節目,通過宣傳身邊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和事,以這些鮮活的教材形成一股榜樣的力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工匠精神”教育。
2、課程助力,以精彩的課堂教學活動為陣地提升職業養。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職學生,不斷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需要積極構建以培養“工匠精神”為目標的人才管理體系,將“工匠精神”融入每一門課程的日常教學中去,培養與新時代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高素質專業技術型人才。專業課教學作為培養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主陣地,基于高職學生的學情,研究和分析適合本專業學生必須具有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考核辦法,將專業課教學與“工匠精神”養成計劃緊密地結合。在教學中逐步滲透“工匠精神詮釋“精益求精、敬業奉獻”"的工匠精神內涵,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具備“敬業愛崗、樂于奉獻、誠實守信、團隊意識強”的職業素養。專業課教師更要帶頭踐行“工匠精神”,以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帶動學生一起弘揚和傳承“工匠精神”,從而提升學生們的職業素養。

(一)教學反思
1、教師隊伍培養,以優質的年輕教師隊伍為后質提升職業素養。并未真正經歷過企業中師傅嚴格帶徒弟的學徒過程,在專業老師身上也缺乏“工匠精神”,所以培養出來的職業院校學生想要具有“工匠精神”是不大可能的,應主張年輕教師們進行掛職鍛煉,有計劃地將送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去掛職鍛煉,以企業中有專長、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傅為師在掛職學徒鍛煉的經歷中慢慢養成“工匠精神”,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師們可組成導師團隊,全程參與學生的在校學習、頂崗實習并對這些環節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長和興趣選擇小專業,為了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教師有責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貫穿對學生“工匠精神”與創新意識的培養,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養成良好的職業素質。
2、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滲透工匠精神意識,培養學生實用的專業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技能,在教師教學內容中融人企業實際所需的專業基礎知識、技能及行業對員工職業素質要求,注重對學生團結協作、誠信務實、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等職業素質的培養。另外,高職院校還要搭建便于名師、雙師成長與提升的平臺積極設立名師和雙師工作室,打造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名師和雙師。以扎實的專業技能實訓為手段提升職業素養。實習實訓活動是提高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手段,更能在潛移默化間提升學生們的崗位適應能力。

3、高職院校應適當增加實習實訓活動的內容及課時,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去感悟“工匠精神”的內涵。在實訓活動中,通過創設仿真工作環境仿照企業的運行模式,讓學生參與其中設計生產加工產品,實訓期間設置績效考核制度,身份上讓學生有所轉變,重視匠心和品質的追求,在實訓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實訓周的開展,以小班化教學形式開展實訓任務,教師們有足夠的時間巡視,負責相關的技術指導。實訓周的開展對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追求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著積極作用。此外,學校還可以從實際出發,舉辦多種多樣的技能大賽,在比賽之前,指導教師們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個性化指導,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溝通交流方式,提高語言溝通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素養。
4、產教融合,以參與的企業實踐活動為平臺提升職業素養。實現產教融合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傳承與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市場對人才的需要,要求高職畢業生走學校就能無縫對接工作崗位,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從在校時期就注重對學生“工匠精神”觀念的灌輸,以高標準、嚴要求的規范約束學生,使學生能以一種敬畏的心理對待將會面臨的職業?!肮そ尘竦淖罴褌鞒姓弋攲偌夹g型人才,只有進行腳踏實地、專注持久的技術性鍛煉,才能成為技能高手。堅持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相結合、知行相統一,實施好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將傳統優勢專業做大做強,做優新興的專業。加強與優質校企合作單位共同制定培養人才的方式,在合作單位高級技師的指導下組織高職學生參加技能大賽,一方面可以加強專業實習的效果,提升學生們專業方面的實戰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帶動專業的多元化發展,以優質的校企合作為動力帶動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把“工匠精神”培育貫穿于實實在在的工作實踐,為提升學生們的職業素養全面助力。